旧之美


 

对老外家居时尚中印象最深之处,是他们的求旧。钢筋水泥加铝合金的新房子被他们判为ugly(丑陋)。欧洲人倾心于数百年的古堡,美国人则青睐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。好多是20世纪初产业转型后废弃的厂房,现在改造成了住房,住户都是中产阶级,有财力也绝不图新,乐津津地乘着铁笼子一般的老电梯上上下下。

他们对旧家具也非常热衷。上着化学漆,已经斑斑驳驳,工艺也不怎么考究的家具,有个十几、二十年的历史,也会被当成“心头好”而买回家中。

明珠台播出的节目中,常常看到老外说一件东西从某某地方的旧货店中淘回,独不见人言从什么高档商店买回。

而我们呢,80年代盖的房子已破旧不堪了,五、六十年代的房子就恨不得拆掉,东山口三、四十年代的洋楼,有的已是芳草萋萋、人去楼空了。

我得闲端详这些旧楼和华侨村的房子,觉得它们比新盖的花园洋房美,美在个性,没有一幢小楼与其它相雷同,门、窗、柱、墙变化万端;美在沧桑,那些绿榕紫荆掩映的窗口惹人遐想,逝去的、远走的、安在的主人们,欢乐和幽凄的故事,荣辱和跌宕……新房好比一个流水线上下来的新电脑,崭新而未存入多少内容,而旧房则载满了引人的故事,仿佛还有了性格灵性。由于经年未修缮,他们仿佛珠玉沾了尘,其实稍加修葺、整饰,就会焕发出不寻常的美。

有一天,我们会厌倦了工业化带来的千篇一律,会有一批人在满足了宽敞、舒适这些住的基本需要后,会因为美的需要,来为旧楼捧场,但愿在那之前,旧楼不会被夷平。